两岸夫妻南京开餐饮店成食客打卡地
中新社南京11月25日电 题:两岸夫妻南京开餐饮店成食客打卡地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在南京城南人流密集的两岸街巷里,有一家年轻两岸夫妻的夫妻小店“呷贺盐酥鸡”。“来啦?南京盐酥鸡、甜不辣、开餐客打卡地米血糕,饮店口味老样子?成食”中午点餐高峰时刻,女主人许沛婷忙着在店里招呼客人。两岸
许沛婷是夫妻一名台湾“90后”,从台湾高校的南京会计专业毕业后,曾经跟随在两岸有生意往来的开餐客打卡地父母到南京旅居一段时间。因为喜爱品尝美食,饮店她被南京的成食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各色菜肴深深吸引。两岸于是夫妻,她开始动手制作美食,南京并在聚会上分享给南京的朋友们试吃,由此结识了一位南京小伙。
两个“吃货”一拍即合,经常相约走街串巷,“打卡”馄饨、汤包、梅花糕、小龙虾等美食。因食结缘喜结连理后,夫妻俩萌生了创业开小吃店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两人拜师开餐饮店的台湾亲友学习了半年台式料理,在2018年回南京创业。
夫妻俩从零开始,不断摸索餐品种类、经营模式,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店越开越大,也越开越多,收获了大批忠实的“粉丝”。“我们店里的老主顾占到八成以上,氛围很温馨。经常有客人开车路过门口都要向我们打招呼。逢年过节,我们还会和客人们交换各地特产。”许沛婷说。
有次,一位老客在店里闲聊时,提到他在台湾旅游时尝到的牛舌饼味道很特别。由于牛舌饼不易保存运输,他在南京还没有找到心仪的牛舌饼。许沛婷默默记下这件事,回台湾办事的间隙,她买了牛舌饼小心包好带回南京分享给这位老客。“这位客人很感动,也给我们回赠了他家乡的糕点和特产。”
现在,许沛婷和临近店铺的店长都成了好朋友。还有一些做美食探店短视频的台湾博主时不时来“打卡”,店里的经典小吃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后,客流比往日更多了。
“我是南京媳妇,又在南京扎根这么多年,这里有浓浓的人情味、烟火气,也是我爱上这座城市的原因。”许沛婷说,自己已习惯南京的天气和环境,习惯了手机在手、说走就走的状态,习惯了有美酒美食、亲朋好友陪伴的生活,南京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许沛婷希望,夫妻经营的小店越来越红火,为更多扎根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美食的享受和生活的惬意。(完)
(责任编辑:热点)
-
12月16日,台励福物流机器人及智慧工厂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无锡高新区举行。台励福集团是台湾地区知名的精密机床制造厂与销售公司,其产品行销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计划在无锡高新区投资建设物流机器人及智 ...[详细]
-
制图/张平原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洪恒亮)在“结婚网”上认识“红娘”后,小伙充值“会员费”,给“女 ...[详细]
-
海峡网11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见习记者 叶晓菲 通讯员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画)好友转发短信,经理被骗11万元;“董事长邮件”骗走下属35.7万元;“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杨婷)“最近老感觉眼前有‘蚊子’飞来飞去,有一天睡完午觉睁开眼睛,竟然出现了一大片‘蚂蚁’,还爬来爬去&hellip ...[详细]
-
中新网泉州11月15日电 (记者 孙虹)福建泉州红十字会与金门红十字组织15日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在加强海上救援互助、协助台胞病患返乡、处理两岸人道事务、拓展两岸青少年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泉州与金门地 ...[详细]
-
图中老人迷路,民警护送回家。建议老人可多人结伴出行、相互照应。自行车平衡性差,老年人应避免骑车载人。老年人应驾驶适合的车型,保障出行安全。老年人行动不便,市民应多给予关怀。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苏丽娜 ...[详细]
-
▲小区停车有多难?有时硬把一条路给堵死!海峡网10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文/图)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长,近年来停车难渐成社会“痛点”。这一问题以老旧小区为甚,以至于出现 ...[详细]
-
▲爱心人士与流浪狗的合影海峡网1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林毅彬)“当您每天回到家,亲人煮好了可口的饭菜等你时,你是否曾留意过,在我们周围还有这样一群生命,在寒冷的夜晚里,它们饥肠 ...[详细]
-
台商二代 大陆“接棒”记厦门台商新生代追随父辈脚步,续写创新求变与传承融合的故事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 蔡绵绵)昨日,厦门港,台企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机械”)一批高端空气压缩机正装 ...[详细]
-
昨日,天气炎热,市民夏装秋装各种“乱穿衣”出行。 记者 陈理杰 摄昨日,天气炎热,市民夏装秋装各种“乱穿衣”出行。记者 唐光峰 摄昨日,天气炎热,市民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