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日照渔民变市民 走出生态宜居幸福路
渔民变市民 走出生态宜居幸福路 9月末傍晚的山东日照已有些许凉意,华灯初上,日报日照位于海滨的渔民东夷小镇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变市六点半刚过,民走东夷小镇一家名为海味岛的出生海鲜店已经有不少顾客了,老板李磊在店里热情地招呼着店里的态宜客人们。 谁又能想到,这个集民俗体验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独具风情的福路小镇在7年前还是一个叫董家滩的小渔村,包括李磊一家在内的光明绝大多数村民都依靠出海打鱼为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鱼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渔民开支,所以在休渔期我还经常去做一些开采石材的变市体力活来补贴家用。到了2000年左右,民走旅游‘火’了起来,出生我便把家里的房子进行改造,搞起了‘渔家乐’。”李磊父亲李沛义说,当时的游客大部分都是跟团游,家里的房子最多能容纳一个30人的团队。 后来,村子里搞“渔家乐”的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当时的管理、卫生和服务意识不强,“渔家乐”一直搞得不温不火。 直到2012年,日照市按照“拆一片旧村,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把董家滩的村民回迁安置到了附近新建的小区,并在董家滩村的旧址上建起了一个近145亩的古色古香的小镇。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一店一品一产业”的经营模式,小镇自2018年营业以来便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2019年小镇的游客数已经超过了500万人次。 搬迁后的董家滩村民每户不仅分到了180平方米的楼房,还每年能享受到小镇的分红,渔民变成了市民。年近70岁的李沛义仍然走路带风,一刻也闲不住,还在小区的物业从事保洁工作。“走在干净整洁的小区、住在冬暖夏凉的楼房,每年我们老两口工资、分红和各种福利加一起有六七万元,生活得很满意。” 不少村民搬迁后也选择在小镇里开店做生意。去年小镇刚营业,李磊便和他的发小秦昌盛一起合资开了这家海鲜店。“在统一管理下,小镇每家店的特色各不相同,环境卫生和服务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在旺季,甚至晚上十点半还有游客,一天最多能收入18000元。” 国庆长假,李磊的海鲜店又迎来一个客流的小高峰,他满怀期待地说:“希望我们的祖国能越来越好,这样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来源:光明日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庆节火车票周日开售 中秋假期武汉至厦门车票已基本售罄
- 日照市农发行累计发放棚改贷款12.7亿元
- 日照实现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中国机器人大赛期间将举办产业对接洽谈活动
- 一张处方能开多少药?厦门医保部门解答理解误区
- 日照市发放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 日照岚山区巨峰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 上海路与重庆路交会处至向南100米半封闭施工
- 572把“黑户”防火锁安装进小区 消防已责令其限期整改
- 上半年日照电信业务总量完成7.61亿元
- 团市委“四联四服务”开启联系青年贴心模式
- 直击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精彩看点
- 倒飞直升机救人登上央视 儿子才相信他是飞行员
- 日照连续八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 大学城以外区域“小黄车”将全部被清理
- 日照首条自建天然气高压长输管道进程过半
- 厦门的秋天悄无声息降临 茶花含苞待放秋茶即将收成
- 日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执法实施违法行为源头追踪处罚
- 市领导到东港区实际检查创城工作
- 日照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