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海”到“耕海”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11日下午。吃海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从到耕海
村民常言学拎起一根皮条(贻贝附着基)向大家展示,吃海上边密密地布满了黑色贻贝。从到耕海他说:“这是吃海前几天不小心弄断的。在海里还有4万多根,从到耕海再过两三个月就成熟了。吃海”
虽是从到耕海头一年养殖,常言学却充满信心:“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吃海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从到耕海营养物质。海州湾有9条河流入海,吃海饵料丰富,从到耕海贻贝品质尤其好。吃海今年雨水多,从到耕海贻贝个头大,吃海肥度高,我这4万根皮条预计能收获200万斤。”
拥有15年海水养殖经验的宋祥善,今年也将养殖量扩到了4万根。他说,自己去年上了3万根皮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一方面扩大了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将养殖区域设在离岸更远的海域,这样水质好,产值高。
多少年来,岚山头人一直临海而居,过着传统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岚山头人勇敢地掉转“船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全街道从事贻贝、紫菜等海水养殖的约110户(其中公司30余家),海水养殖面积10万余亩,贻贝养殖规模户均4万根皮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
街道合理规划海域,充分发挥两家浅海养殖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前三岛,“耕海”的区域已走向深蓝。
通过投放礁体、石块、报废渔船等措施,这里构建起大型人工渔礁。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录制的海底录像显示,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群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洋牧场”。
“万亩海洋人工牧场项目已列入半岛蓝色经济计划范
- ·陷代办入学套路厦门六家长被骗33万 涉案人成功被抓
- ·日照召开“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议
- ·【短消息大赛】日照市区8座垃圾收集站定时投放
- ·《大老实发飙》入选文化部剧本孵化项目
- ·网约导游在厦悄然兴起 有的团队国庆7天订单轻松过百万
- ·日照本周天气阴晴不定 气温起起伏伏
- ·日照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启动
- ·日照计划利用3年打造“4000公里幸福公路”
- ·房内一年轻男子神色慌张 厦门警方查询发现其为网逃人员
- ·科技部专家组到日照高新区调研
- ·日照市部署新一轮社区配套用房清理移交工作
- ·日照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安全
- ·厦门:斑马线上有人慢悠悠 斑马线前司机干着急
- ·科技部专家组到日照高新区调研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研发团队虾青素项目成功转化
- ·日照一宾馆因容留介绍卖淫被吊销特殊行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