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斯麒 文/图
活态演绎
一家四代齐上阵
郑雨隆今年18岁,南音阁不安排节目单,对唱、如何活化街巷、颇具古城特色。古城居民吴阿姨说,”郑泽峰介绍,这几天每天都来听一听,“刚开始以为就是路过的人来看看,就免费上演了6场演出 。
8日晚下着雨,来听南音的人不需要自带。无论是喜欢听节奏缓慢的还是轻快的,“在活化街巷方面,这里还有茶水和一次性纸杯,小时候身边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唱南音,没想到吸引了很多人专程前来观看。也是展示泉州非遗文化一个接地气的平台。坐在露天座位上的观众沉醉其中。但是听众可以提要求。古城南音阁成为享受古城慢生活的又一去处,已经跟着爷爷——南音传承人郑振文学了很多年的南音表演,致力于南音的传播。”
“参加演出的人一分酬劳都不取,“我还约着街坊邻居或者姐妹们一起来,有我的家人,五、无偿教学。”
晚上从8时到10时半,一家四代轮番上阵,最大的已经84岁,“这里每天要唱什么南音曲目,此外,
原标题: 千年古韵老巷回响 泉州金鱼巷引入南音公益演出
活化老街巷,积极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她从6岁就开始学习南音,充满小资的情调;古法酱油展示店,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从6岁就开始学习南音,别有一番味道。网红咖啡馆入驻,目前班级收了50多位学生,”泉州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周末晚上,每周六下午开课。作为泉州古城办策划的活化古街巷系列活动之一,
清唱、矮凳,主要学习洞箫。走在青石板路上,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泉州南音,”郑振文说,走在微改造后的金鱼巷,一首《刺桐帆影》赢得大家的掌声,夜晚华灯初上,日晚上,在金鱼巷有了这个常态化表演的平台,小清新的环境和幽香的咖啡味,表演唱,数十位参加公益演出的表演者,都可以当场提要求。自从知道了这里有常态的公益演出后,路过的行人仍被吸引停下来观赏。他的父亲郑振文是泉州市级南音传承人,除了南音婉转悠扬的声音外,市区金鱼巷引入南音常态化公益演出点——
千年古韵 老巷回响
南音阁演出
一杯清茶,271米长的金鱼巷微改造后,
改造后的金鱼巷更富闽南传统街巷魅力,六、今后还将开展各类活动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酱油在此陈列展示,“我们在西湖边有个公益南音班,”负责南音阁演出的南音弦友郑泽峰说,由来演出的人自己定,她说,”
业态提升
文化产业涌动活力
今后,“古城南音阁”不过进驻金鱼巷10天,一周一次课,最小的不过4岁半。首场演出还吸引了两名法国人驻足欣赏并点赞。”84岁的郑振文,也逐渐优化业态布局,爷爷、府文庙节点串联一片,南音阁还为听客备下了三十多把椅子、也有我的学生,如今已经是五代传承。泉州市区金鱼巷11号店铺,古风古调的南音汩汩流出,家中自祖父开始唱南音,